书信集锦第三十八封(附)

尊敬的恩师您好:

愿世上众生易度。

拜读了师父的回信,道出了弟子的肺腑之言。怕死的我更怕疾病的折磨,何时能出生死之圈?我愿速速成佛,更愿世上众生早日成佛。【既怕死,又怕病,有这怕字,如何能入定?如何能脱离病体?更如何能成道?】前不久我拖着病体上班,下班回家还要料理家务。志军在这方面又不擅长,为此我常常苦恼,而更苦恼的是用功不知在何处下功夫。【用功人不是不做事,而是尽全力做,做了犹如未作一样,丝毫不放在心上,这就是用功入手处。】现在我一上座就很容易出现注意力集中到头部的现象,这样可以持续很长时间,并不难受。但下座后感觉很难受,就象整个身体气息倒流一样。请师父开示如何纠正这一现象。【注意力集中一处,不是坏事,但不能太紧,应似注意似不注意,方无流弊。修法,有病的地方即病根, 要发出来的,但不要怕,拔出病根病即好了。】 入静和入定有什么区别?【静深了就是定。】孤注一境和执着有什么区别?请师开示。【制心一处,是摄心入定。执着是妄想。“孤注一境”这词不对。“制心一处”和执着大有区别。执着是对任何事均放在心上,跟着盘旋不已, 而不能去除。】每日清晨入座时,是用闹钟定时来修法。但有时出现多几分钟或少几分钟的现象,应怎样补?【不必补。以后注意即是。】我有个极坏的毛病。愿意入座诵咒,而不愿日日拜佛。这是我慢心在作怪。我认为诵咒和拜佛是一个目的。每日烧香拜佛太麻烦,这种想法对吗?【不对之极!应改正这种我慢心,不能厌烦。】

《禅》刊 1991 念第一期已经到了。我们正拜读师父明心见性一文。本刊中还有一位署名宋智明居士的文章。这些都是我们早已渴望得到的宝贵珍品。宋智明居士和我们是不是师兄弟的关系?【对!以后有问题问志军即得,不必来信询问。】

弟子秀明顶礼
1991年3月1日

【永寿童子】关于见性与拜佛,想起一位老参。他看见寺庙拜佛的百姓,就跟人讲见性法,说拜佛乃执着也,结果被人家寺庙师父撵出来了。
【LVM】哈哈!这位老参一定是还没破参。不然,怎会干出这等蠢事来!
【永寿童子】“既怕死,又怕病,有这怕字,如何能入定?如何能脱离病体?更如何能成道?”此处有解脱成道、长寿健康之秘诀,可惜大多数人会认为是自相矛盾。
【LVM】哦!你所说的这个“大多数人”,即使听不到这样的说教,也常在自相矛盾中不能自拔。

Leave a Comment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