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祖文集

  1. 主页
  2. 文档
  3. 二祖文集
  4. 净土印心法要
  5. 五、持念分

五、持念分

净业以念念为本,而念佛法门应分如下:

甲 持名,执持阿弥陀佛圣号而皈依之,曰南无阿弥陀佛,以南无为能皈依之我,以阿弥陀为所皈依之佛,即我与佛,合而为一,是为持名。以心持于佛号,即不持于人事,一切颠倒烦恼自除,即度一切苦厄。

乙 观想,观阿弥陀佛及诸菩萨之慈悲自在,观西方世界各种庄严,心观于彼,即不观于人事,一切颠倒烦恼,自然化除矣。

丙 慕乐,以思慕彼土之种种极乐而企慕之,心慕于彼,即不慕世间一切不究竟之乐矣。前曰持名,此曰心念,总持此法,不持他法,方名念佛。

丁 怖苦,苦乐本属相因,以慕彼乐,遂怖此苦,怖则急求脱离,往生之念始切。若念佛而求世间福报,是于厕所焚香,香虽普熏,不离于臭,安名曰净。然求财得财、求子得子,是引初机人入佛道,非究竟出世法也。倘真念佛,则念念在觉,断无此劣见也。

戊 修持,其法约有十则

一者 专心此六字真言。

二者 不出声,口微动,取金刚持。

三者 手结弥陀定印。

四者 自视清净与佛不二。

五者 不用念珠,而以时计,以一小时为一座。

六者 不理一切外务,设有念起,亦不摒除,只顾自念,如随放随收,经过数千百次,自然入范而定。

七者 取急进法,以四十八日为一期,每日至多以十座为度。由七座渐加至十座,有时或减为八九座,平均每日二万句,如是四百数十座,可得一百万句,一心于彼,自然证入三昧。

八者 取缓进法,每日修一座,亦可息心养性,有人事者,不必过贪。

九者 发愿求觉,不求余事,以觉则自然不慕世乐而求脱离,则往生之念自切,纵与西土无缘,亦必往生他世界佛土也,否则终在五浊恶世沉沦而已。

十者 修持时细则,此分为初学佛人入门办法,先摄野心,勒此不羁之马,如小儿手执利刃,用糖果以易之,尚不名究竟也。又如小儿手被糖果所粘,更当拭而净之,至净空为止,故述如下:

  1. 择一静室,约徒众五六人,克期为四十八日,室内温度不可太高,一切设备,可参用《乙亥讲演录》内心中心修法。
  2. 每日只修一座,每座一小时。如打七期内,则每日先修六七座,遂加至十座为止,即十小时。逢天暖时,每早二点半即起身,三点上座,或连二座,每二座即休息一刻或三十分钟,时间可自定之。
  3. 结弥陀手印,即两手心朝天,右四指平压左手四指上,两大拇指指尖相对,此又名十方诸佛定印,于上座时,切勿散放手印,此是第一要诀。(身密)
  4. 坐时单双趺皆可,如年老腿硬不能趺,则方便交叉两腿而坐,但座后必高于前面,两腿在下,眼宜闭,有时开视钟点,亦无碍。
  5. 此一小时内,切勿散放手印,口勿停念,但勿出声,而唇必微动,此名金刚持,最易得定。并无气膈胸痛弊病,且上座时,切勿停咒,此是第二要诀。(口密)
  6. 一心贯注于修,意欲空虚,自己当作佛,此是第三要诀。若万念纷起时,觉即回头,顾到念佛,随放随收,随转随空,刹那间前后际断,便是净空之境,此即是佛境。(意密)
  7. 三密加持,久久由乱而定,由照而空。上座时,死心塌地,一切不理,身起种种变化,亦勿欢喜,亦勿疑怖生嗔,亦不必作观想,因有手印也。观想为初步摄心者而设,取以万法归一,若用功过切,观想成就时,不知变通,翻成死执,亦可偏执成颠。至身手麻木如无物,心意空寂如无知,乃口中密持勿停,手印结而不散,有时误念他咒者,大似睡着,实则非是,此系定相现前,不必惊怖生疑,又心如散乱时,亦勿恐怖,只是勿理,不久自然自在也。

文章

  • Search Search
这篇文章对您有用吗?

我们要如何帮助您?